学农学栽培技术的李永平,没有想到自己会去从事育种工作,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。 他是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副主任,被称为“云烟85、云烟87”育种之父、“云南雪茄烟叶第一人”。同行尊称他为“种子专家”“获奖专业户”。他荣膺“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”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“云岭学者”“享受省政府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”…… 李永平说,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,已经很幸运。看到烟农灿烂的笑容,自己就觉得幸福觉得“值”。 反复试验,自主培育出烟叶主栽品种 1955年云南烟科院的前身——玉溪烤烟良种繁殖站成立时,我国烟草品种仍处于依赖国外进口的状态。 谁都知道,要彻底改变我国烟叶种植长期依赖“洋种子”的被动局面,就要自己培育品种,要把烤烟种子的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但培育良种绝非易事。即使在今天的条件下,一个国外品种从引进到成功选定也需要9年,而一个自育品种从杂交组合开始到成功选定则需要13年。 1988年,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的李永平,被分配到云南烟草科学研究所,成为烤烟育种专家谭彩兰的助手,从事烟草育种科技工作,开始了自己的长征。 1990年,李永平随着老师谭彩兰,乘坐马车,风尘仆仆,或顶着骄阳,冒着雨雪,到距离玉溪20公里外一个叫黄草坝的烟叶生产基地,观察烟叶长势、烟株形状,感受烟叶的色泽、香味、油分。 “在研和试验基地,谭老师每天早上8点就到田里,工作到12点。下午两点,正是骄阳烈日,又准时到田里测量。搞育种,就是要能够吃苦,培育出新品种经得起检验,才达到理想状态,否则,一切都是空谈。曾经有人吃不起苦,也接受不了失败,就垂头丧气,表示自己宁愿去守大门也不愿再涉足。但通过做工作,都留下来了。” 1993年至1994年,李永平跟随谭彩兰,在宜良乡下往往一住就是几个月。至1995年,李永平开始主持育种项目。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,他们终于自主培育出全国烟叶主栽品种“云烟85”,1997年通过审定。 1998年,谭彩兰退休后,李永平和其他科研人员传承“育种,培育良种,培育自己的良种的薪火”,在已有基础上继续研究,先后选育出“云烟87”“云烟97”“云烟98” “云烟99”等一大批优良品种。 数据显示,2004年,国内自育品种推广比例达到58.5%,首次超过引进品种。其中,“云烟85”“云烟87”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43.9%。历经半个世纪,终于扭转了我国烟叶品种长期依赖国外引种的被动局面。 把烟种“芯片”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。 一粒直径仅1.7毫米的烟草包衣种子,凝聚了20余项科技成果,汇集了80余项授权专利、11项国家和行业及地方标准、5项软件著作权。 李永平给好的烟叶品种的定义是要同时满足优质、抗病等条件,通俗讲就是好栽、好烤、好用。而新品种选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需要进行烟苗筛选、择优组合、再筛选、再择优组合的程序。再经过田间试验、品种对比,选出的品种具有优越性,才有可能进行大范围推广。这需要很多年的心无旁骛,更要耐得住寂寞。如果心浮气躁,急于求成,往往功亏一篑。 他说,真正的实验室就是田间地头。烟叶品种的田间性状表现是育种工作者必须观察掌握的,只泡在实验室里无法选育出好品种。 34年来,李永平的活动轨迹大都在育种实验室与试验田间,尤其是每年6-8月的烟草育种配组及后代田间选择的关键时期。为了观察新品种的表现,李永平要观察记录一颗种子萌芽、逐渐长成幼苗、长出叶片、移栽、收获到烘烤的一生。他常常在三伏天扎根田间,一忙就是十多个小时,对不同烟叶品种的抗旱性、抗病性、生长情况等做记录。 因为责任和使命,因为“种子的力量”,他的妻子临产时,他将妻子送至医院,就去了烟田,直至把工作做完才赶回医院,此时孩子已出生。 多年来,李永平主持承担国家、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,精益求精,选育出以“云烟87”“云烟97”“云烟99”“云烟100”“云烟116”等为代表的“云烟”系列烤烟品种10多个,在全国开枝散叶,继“云烟87”之后,他主持选育的“云烟97”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三大主栽品种;主持选育的“云烟201”“云烟202”等系列优质抗病杂交种,实现了我国抗花叶病育种的新突破;主持选育出“云烟99”“云烟100”“云烟116”等品种也相继进入我国十大主栽品种系列。 “云烟”系列烤烟品种种植面积占据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半壁江山,推广面积2亿多亩,新增产值200多亿元,新增利税70多亿元,把烟种的“芯片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 实现优质雪茄烟叶从无到有的飞跃 雪茄原产于古巴,但古巴不出口烟叶,只卖成品。国内雪茄烟厂加工所需的烟叶需要从多米尼加、印尼等国进口。 近年来,国内雪茄市场迅猛发展,雪茄产业潜力日益凸显。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实施了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,将其从“有益补充”转变到“行业版图重要组成部分”。 云南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,在行业发展雪茄烟叶的过程中,既不能留白,更不能缺位。 自2019年起,李永平主动挑起破解国产雪茄原料自主供给难题、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的重任。通过他带领团队进行雪茄烟叶试种、开发的三年攻关,打通了雪茄烟种植密度、育苗方法、遮阴栽培、封顶留叶等系列栽培核心技术瓶颈,并提出“四段式”晾制工艺调控技术,明确了烟叶晾制4个时期温湿度参数及调控技术,实现了云南优质雪茄烟叶从无到有的飞跃,阐明了云南能否种、种在哪里、怎么种、能否用等基本问题。 在过去两年里,完全采用云南烟叶调配的雪茄经品鉴后,得到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充分肯定,具有典型雪茄烟叶风格特征,开发潜力巨大。 “从一粒种子到成品,雪茄要经历从品种、栽培、遮阳、采收、晾制、发酵、分拣到醇化等222道工序,程序非常复杂,仅在晾房里就需要45天,但我们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。”李永平说,烟农种植雪茄烟,只需要3至4个月,每亩就可收入6000-7000元,种得好的可达到1万多元。2021年,云南省种植了3000亩,今年种植了11000亩,目前正集中组织种植及技术培训。 今年2月22日,云南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工商合作协议签订和2021产季雪茄烟叶工商调拨交接仪式在元江县举行。当天,云南省烟草专卖局(公司)向安徽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的4家生产企业交付发酵后的云南雪茄烟叶26.64吨,标志着云南在破解国产雪茄原料自主供给、自主保障等难题上走出关键一步。 李永平结合全省100多个县市区近30年的气象数据,在临沧、普洱、德宏、玉溪等地,科学规划了25个适宜种植区域,种植面积达70万亩左右,具备100万担的产能。今后,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后,可进一步实现云南雪茄烟叶的规模化开发。 三十多年来,李永平先后获得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,全国烟草系统劳动模范,云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享受国务院、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,2019年被评为云岭学者。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,主编《烟草种子学》《烟草种质资源图鉴》等著作7部,获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,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,行业标准4项,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。 李永平说,一粒好的种子,从不嫌弃土地的贫瘠,所有吃过的苦,其实都是种下的甜蜜种子。人也应该像种子一样,以坚强的毅力,追求阳光,生命才有意义。 (图片由李文昌、庄浩提供)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