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香烟分软硬盒两种,而只有软盒中华烟才有字头标识。这所谓的字头标识,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档次之分,这只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之一,指的是香烟生产过程中的时间轮流制度。 具体说,凌晨至早八点生产的香烟是一字头,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生存的香烟是二字头,而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是三字头。 不管是一字头还是二字头,或者三字头,其实他们都是来着同一个厂商,同一条流水线的,它们背负着相同的工艺,经历了相同的流程,而仅仅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被生产出来而已。 中华烟上的三等之分,并非民间流传的品质优劣之分,这仅仅商家炒作盈利的手段之一。而对于那些声称三字头的中华烟味道更醇香也只是心理作用罢了。实际上,中华香烟是没有等级之分。 扩展资料: 中华香烟品牌历史: 解放前,卷烟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颐中(英美)占领,高级卷烟就是“白锡包”。新中国诞生后,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这件事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。上海作为卷烟工业的发祥地,自然要担当起这一责任。 解放后,上海市军管会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中华烟草公司。根据上级要求,承担了生产“最好卷烟品牌”的任务。1950年国营中华烟草公司接受了“中华牌”卷烟的研制。 当时接受任务是以中华公司厂务科王承翰科长为主,朱尊权(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,原郑州烟草研究所所长)和丁瑞康承担叶组配方等具体工作,共同研究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标准等。 曹达(原中华烟草公司副总经理)和搞工艺的同志精心研究设计卷烟配方,并做了一个无牌的样烟。做样烟时,为了安全起见,搞工艺的同志连着两天两夜都在厂里,由大东南烟厂的老板张春申提供美国烟叶AAB。 样烟做成后,由当时的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同志专程送北京,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评吸。中央领导评吸后,对这个样烟评价很好。于是,我们就策划要给这个最好的烟起一个最好的名字。因为当时的公司名称是中华烟草公司,故这个品牌也顺乎其名,特为之“中华”。 有了“中华”这个好名字后,我们就在解放日报上登报征集商标图案,并委托华商广告公司的丁浩负责代理。记得当时只花了100元钱(人民币)。广告刊出后,投稿人很多,其中华东美协秘书长画的一个商标最好。 那时的商标正面是天安门城楼,深红全底加上五颗金色五角星,两旁两个大华表,下面用金水桥相连结,上部中间印有“中华牌卷烟”五个大字,背面是一个有底座的大华表,中间印有“中华牌卷烟”。 “中华”牌上市后一炮打响,从而使“白锡包”不再名列第一,而中华牌卷烟从此名居首位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